心房颤动是成人常见的心律失常,是脑卒中、心力衰竭、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。近年来,房颤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多。在我国,30岁以上成年人房颤的患病率为0.7%,20岁以上成年人房颤的患病率为0.2%。房颤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:抗凝、控制心律、转复窦律、维持窦律。其中药物复律治疗在房颤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,其方法简单,患者易于接受,但复律的成功率低于电复律,对发作时间7天内的房颤较为有效。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房颤转复窦律治疗。选择药物时需考虑是否有基础疾病、药物作用特点和治疗成本的问题。
3、 氟卡尼
氟卡尼属于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,能降低0相上升速率和幅度;抑制心脏的传导系统和心室肌的传导;能减慢心房和心室的自律性。口服或静脉应用对新近发生的房颤有效,作用较快,口服复律时间3 h,静脉复律时间1 h,转复率55% -85%。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低血压、心房扑动伴房室1:1传导、QT间期延长。缺血性心肌病及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尽量避免使用。
4、 伊布利特
伊布利特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,能抑制复极时K + 外流( Ikr) ,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。此外,伊布利特还兼有促进平台期缓慢Na + 内流及平台期Ca2 + 内流的作用,这一作用使平台期延长,同样也起到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的作用。伊布利特为静脉注射用药,起效快,对近期发生的房颤疗效较好,转复率25%-50%。不良反应主要包括QT间期延长、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、低血压,QT间期延长、明显低钾血症、左心室肥厚、LVEF明显降低(<30%)患者应避免使用。
5、 维纳卡兰
维纳卡兰是目前处于研究阶段的选择性作用于心房肌的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,维纳卡兰不仅可选择性阻断超快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(Ikur) 及乙酰胆碱激活内向整流钾电流(Ikach),且可阻断心房特异性频率依赖的钠离子通道,进而延长心房肌的有效不应期。能阻断瞬时外向钾通道电流(Ito) 和迟发钠通道电流(INa)。有静脉和口服两种剂型,转复率48%-62%,不良反应主要有低血压、房室传导阻滞、窦性停搏、室上性心律失常、头痛、心衰、乏力等。不建议用于30天内急性冠脉综合征、低血压、中重度心衰、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和QT间期延长患者。
索他洛尔属于β受体阻滞剂,索他洛尔转复房颤的疗效差,但预防房颤复发的作用与普罗帕酮相当,对合并哮喘、心衰、肾功能不良或QT 间期延长的患者应避免使用。
3、 奎尼丁
奎尼丁为口服药物,不良反应: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不建议在院外应用奎尼丁进行药物复律,可能提高患者死亡率。
根据《心房颤动: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—2015》的建议,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需要仔细评估,考虑存在的合并疾病、心血管危险和潜在的严重致心律失常作用、心外毒性作用、患者意愿和症状负荷。(ⅠA)推荐决奈达隆、氟卡尼、普罗帕酮或索他洛尔用于预防左室功能正常、没有病理性左室肥厚患者的症状性房颤的复发。( ⅠA )推荐决奈达隆用于预防没有心力衰竭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症状性AF的复发。( ⅠA ) 推荐胺碘酮用于预防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性AF的复发。
另外,在药物治疗过程中,如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或患者要求停药,则应该停药;如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确切,应及时停药。
发布者:编辑部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inocardiomed.com/2024/05/142520361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