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电图是否正常,往往是由多个指标决定的,例如心率,波形等;而且,并不是所有人的正常心电图标准是一样的。例如静止时的心电图和运动时候的心电图是不一样的,普通人和孕妇的心电图又是不一样的。
因此,正常心电图它只能是一个范围,并且针对不同的人群对应的正常范围不同,它只能作为一个参考。当自己的心电图真的出现了异常的时候,应该及时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。
一. 心电图的波形特点
1.P波
形态:P波的形态在大部分导联上一般呈钝圆形,有时可能有轻度切迹。心脏激活动起源于窦房结,因此心房除极的综合向量是指向左、前、下的,所以P波方向在Ⅰ、Ⅱ、aVF、V4-V6导联向上,aVR导联向下,其余导联呈双向、倒置或低平均可。
时间:正常人P波时间一般小于0.12s。
振幅: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.25mV,胸导联一般小于0.2mV。
2.P-R间期
P-R间期 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。P-R间期正常范围是0·12-0·20S,心率越快P-R间期越短,反之越长。
3.QRS波群
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肌除极时的时间与电位变化。正常成年人QRS波群时间为0·06~0·10S,不超过0·11S,QRS波群形态较恒定,RV1~RV5逐渐增高,而S波逐渐减小。
4.R峰时间
过去称为类本位曲折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,指QRS起点至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。如有R波,则应测量至R峰;如R峰呈切迹,应测量至切迹第二峰。正常人R峰时间在V1、V2导联不超过0.04s,在V5、V6导联不超过0.05s。
5.Q波
除aVR导联外,正常人的Q波时间小于0.04s,Q波振幅小于同导联中R波的1/4.正常人V1、V2导联不应出现Q波,但偶尔可呈QS波。
6.J点
QRS波群终末与ST段起始的交点称为J点。J点大多在等电位线上,通常随ST段的偏移而发生移位。有时可因心室除极尚未完全结束,部分心肌已。还可由于心动过速等原因,使心室除极与心房复极并存,导致心房复极波(Ta波)重叠于QRS波群的后段,从而发生J点下移。
7.ST段
自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。正常的ST段多为一等电位线,有时亦可有轻微的偏移,但在任一导联,ST段下移一般不超过0.05mV;ST段上抬在V1-V2导联一般不超过0.3mV,V3不超过0.5mV,在V4-V6导联及肢体导联不超过0.1mV。
8.T波
代表心室肌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。正常者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一致。振幅在以R波为主导联中,T波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/10。
9.Q-T间期
Q-T间期的长短与心率快慢有密切关系,心率快Q-T间期短,反之则长。心率在60-100次/分时,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.32-0.44s。
10.U波
是T波之后0·02~0·04S出现的一个小波,方向与T波相同。
二.正常心电图的数值范围
1.正常心率 60~100bpm (对应的RR间期为1s~0.6s),心率<60bpm的为“窦性心动过缓”,心率>100的为“窦性心动过速”。
2.PR间期:(120~200)ms。PR期间>200ms的报“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”;PR期间<120ms的报“短PR间期”
3.QRS间期<120ms,大于此值有诊断意义;振幅(正、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):肢导<0.5mv和(或)胸导<0.8mv报“左室低电压”(较少见),小孩可不记。
4.QT间期:(340~430)ms(跟心率很相关,此为对应60~100bpm的QT间期正常最高值)。
5.QTc间期:<440ms (QTc为心率校正的QT间期=QT/√RR,临界QTc值为440~460ms,>460ms判断为QT延长,<350ms为缩短)。
6.ST段:(-0.05~0.3)mv,(超过正常范围下移常见于心肌缺血或劳损,上移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、急性心包炎等)。
7.P波幅度≤0.25mv ,宽度≤0.11s。
8.Q波幅度≤同导联1/4R波振幅 宽度≤0.04s。
9.QRS波群较复杂,一般可认为0.5mv~2.0mv。
10.T波幅度≥同导联1/10R波幅度,胸前导联T波幅度高达1.2mv~1.5mv,T波低平或者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、低血钾等。
11.U波:振幅很小,在胸前导联特别是V3较清楚,可高达0.2~0.3毫伏。
本文转载自知乎,本文观点不代表中华心血管医学论坛网立场。